(资料图片)
8月6日,法律人类学与跨学科法治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会在贵州省民族大学法学院举行。
本次活动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法律人类学专业委员会、贵州省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主办,贵州民族大学法学院承办,贵州众芳律师事务所、法律人类学云端读书会协办。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吴大华、江苏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徐晓光、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特聘教授周相卿,以及来自上海、北京、重庆、甘肃、广西等地和省内的专家学者参加此次研讨会。
吴大华在致辞中说,学好法律人类学,最基本的素质就是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然后梳理、总结法律在不同地方的实施状况,“讲好故事”。法律人类学研究无处不在,它更需要研究者静下心来,围绕新时代中国法治发展进程的新目标与新要求,为建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法律人类学知识体系而不断努力。
会上,有关专家作了“当代中国法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问题”“法律人类学能给法科生带来什么”等主旨演讲,并就“跨学科法治人才的培养”“西部法学教育的更大可能”等课题进行了圆桌讨论。
贵州众芳律师事务所主任陈仕菊对律师事务所参与法治人才培养的路径,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她表示,要从五个方面培养法治人才,包括建立学习培训机制、校企共建教学实验基地、勇担社会责任、加强法律谈判实务等。
近年来,我国大力提倡推进法学和相关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培养高质量复合型法治人才,优化法学学科体系。本次研讨会对促进贵州民族法学和法律人类学研究,促进跨学科法治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彭耀永
编辑 段超木
二审 邹林
三审 曾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