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3月23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马丹凤 通讯员 许琰)
12分钟,从发现到处理一个流动摊点问题,如何做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三明市沙县区智慧治理服务中心的大屏上,节点闪烁,线条流动,网络密集。入驻中心的区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员正通过大屏对城区几条主干道和农贸市场的门前三包、占道经营等情况进行视频巡查。
“过去单纯靠队员街面巡查,不仅费时费力,关键是处理不够及时。”工作人员向记者演示,鼠标一点,城区监控网和几名队员的执法记录仪影像一起呈现在大屏幕上,“现在通过智慧大屏,一旦发现问题,就能立即调度就近的队员前往处置,及时解决”。
查看处理记录,一条3月20日11时11分发现的西山市场周边存在流动摊点问题,当日11时23分已处置完毕,前后仅用了12分钟。
隐蔽的交通安全隐患如何及时排查发现?
2022年12月,沙县区交警部门在对殡仪馆及附近的交通卡口进行日常排查中,发现一辆疑似非法从事殡葬服务的小型普通客车,立即锁定车辆并将其拦截。调查证实,该客车未取得相关经营许可。
殡葬车属于特殊行业营运车辆,需要重点管理,部分人受利益驱使,私自改装车辆非法承接殡葬业务。这类车辆车况老旧,维护保养不到位,未进行年检,无法达到营运车辆要求,甚至有的已经达到强制报废的标准,存在极大安全隐患。
利用智慧治理中心归集的海量大数据,沙县区交警借助运管部门营运车辆数据、公安卡口数据和群众举报数据间的共通联判,建立起殡葬非法营运车辆研判模型。
“过去大多只能人工蹲守,效率太低。现在通过中心汇集,我们掌握的运营车辆数据和公安的视频监控实现共享,对非法营运的打击更精准、更高效。”沙县区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杨健介绍。去年以来,沙县区共筛查出涉嫌从事殡葬非法营运的车辆52辆,约谈车主50次,强制报废3辆,发放工作提示函38件。
这是沙县区智慧赋能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
去年1月,沙县区成立全省首个区级智慧治理服务中心,利用信息化手段赋能基层治理,让基层治理真正智慧起来。
一屏观全区,科技赋能让基层治理“耳聪目明”。森林高位探头、高空无人机、水上无人艇立体化监控;平安单位和“智慧校园”上线,一校一企一档,全面守护校园安全,预防青少年犯罪;小区启用安装智慧安防,车辆信息、人员登记心中有数,“无形围墙”让居民安心放心……
一网联万家,数据共享让基层治理“经脉畅通”。智慧治理服务中心统筹政法机关、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中心、城市管理等部门力量,推进视频网、互联网、政务外网“三网融合”,统一大数据基座,实现信息采集、事件流转、事件预警、智慧调度等功能在部门间共建共享,建立“诉求吹哨、立即报到”“接诉即办、部门会商”的诉求办理机制,打破以往“各人自扫门前雪”的顽疾,把群众诉求问题和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以智慧治理服务中心为平台,沙县区还在积极探索社会基层治理的经验,社区居家养老、留守儿童关怀、实时感知信号灯、智慧停车……无数围绕居民安居乐业的数字化场景正生根发芽。“接下来,中心将继续完善‘一网统管、全域可视、智慧感知、网格治理’的基层治理管理平台,为政府决策参考、部门高效联动、民生服务改善等方面提供支持,力争实现‘一网管全城’,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沙县区智慧治理服务中心负责人罗东胜说。